近日,一起医美机构超资质开展手术引发的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作出二审判决。
为了能够让鼻子变得更加高挺,90后女生丁某到南京某美容门诊做了肋骨鼻、肋骨垫鼻基底、缩鼻翼、隆下巴、填泪沟等医美项目,共花费46000元。
之后,该女生发现做手术的美容门诊只有开展一级美容项目的资质,而其为自己做的肋骨隆鼻手术已经超出了该范围。
二级项目,头面部:隐耳矫正术,杯状耳矫正术,耳畸形矫正术,菜花耳矫正术,驼峰鼻矫正术,鹰钩鼻矫正术,鼻畸形矫正术,鼻翼缺损修复术,颞部除皱术,额部除皱术,内窥镜下除皱术、中面部除皱术。
该女生认为美容门诊在医疗美容服务合同的建立和履行过程中均隐瞒事实,构成欺诈,请求法院判令撤销合同,美容门诊退还46000元,并赔偿138000元。
一审审理中,美容门诊认可其是超范围经营,没有案涉取肋骨的手术资质,法院判决,美容门诊向丁某返还服务费41050元,支付三倍赔偿金123150元,共计164200元。
美容门诊不服,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
法院法官对此案进行了解读:
1、美容门诊施行整形手术,但美容门诊不具备开展肋骨鼻手术的资质,亦未将此情况告知丁某,该行为构成欺诈,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应当赔偿丁某接受服务的费用三倍的损失。
2、关于丁某手术的费用,美容门诊在发票中仅开具一项“生活服务*美容医疗服务”,收费46000元,未能列明各项费用的具体明细。美容门诊在一审中提供的单方制作的收费清单,不具有证明效力。一审法院依据丁某与美容门诊的中介人员的微信聊天记录中沟通的各项费用明细,与取肋骨有关的手术费用为肋骨鼻37550元、肋骨垫鼻基底3500元,故应按照41050元为基数计算三倍惩罚性赔偿金。
所有事情目前已经很清晰了,一是美容机构做超资质手术,二是机构事先未将手术费用详细清单列出并取得消费者的同意,所以按照微信沟通中的金额作为赔偿标准。
现实操作中,一些美容机构确实存在合法的经营资质,但仍然存在超范围的经营。还有一些手术会因为手术量的原因会从二级手术项目变成三级手术项目。
比如抽脂手术,脂肪抽吸术(1000ml≤吸脂量<2000ml)属于二级手术,脂肪抽吸术(2000ml≤吸脂量<5000ml)属于三级手术,如果没有三级手术资质却吸脂量超过2000ml,极容易引起法律纠纷。
根据中消协近日公布了2021年上半年11大投诉热点及典型案例,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医疗美容服务不规范,甚至发生人身伤害等严重事故;
二是一些美容机构混淆生活美容和医疗美容,超范围开展美容项目,有些机构手续不健全,未依法办理服务项目审批等;
三是机构内美容师、执业医师等人员没有相应资质,不符合要求;
四是不规范使用辅助产品、药品和医疗器械等;
五是发布虚假医疗美容广告;
六是诱导消费者办理美容网贷,发生纠纷。
在医美相关企业超6200条行政处罚中,有超200条处罚内容涉及“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超140条涉及“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其实医美产业中,上游原材料生产商赚得最多大家所公认的,利润率高达90%,其次是中游各类医美APP,最下游的医美机构其实想赚钱也挺难的。
当下,许多医美App大搞竞价排名、付费推广,使得许多劣质诊所甚至是黑诊所获得巨大流量和客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